今天是加泰隆尼亞的紀念日。
所有當地人都非常驕傲地告訴我們,這是他們的日子。
昨天我們研究了一下,雖然知道一定有特別的活動,但卻不知道確切地點在哪裡,於是決定還是去加泰隆尼亞廣場看看。
一行四人(瑋儒和男友、我和思一)坐到加泰隆尼亞的前幾站便下了(FGC依然讓我痛苦萬分~)沿著格拉西亞大道(Passeig de Gràcia),我造訪了第一個高第的作品——米拉之家
(Casa Milla)入場的人潮蔓延了數十公尺 ,於是我們只在外面拍拍照。終於看到了高第,他用「屬於上帝的曲線」讓整個建築充滿靈動的生命,依襯著藍天白雲,彷彿「凝固的音樂」,而非靜止不動的。陽台的支架扭曲得十分精巧,高第建造出來的東西似乎是永遠在活躍流動的。

再走一會兒便是另一個高第的作品巴特婁之家(Casa Batlló)
正面的大窗戶張著他的大嘴面對大馬路,高第依然熟練地使用所有的曲線,人潮聚集在它的四周,讓隔壁的亞馬多爾之家(Casa Amatller)相形遜色(後來看JTB才知道這也是一個挺有名的現代建築作品)。
正面的大窗戶張著他的大嘴面對大馬路,高第依然熟練地使用所有的曲線,人潮聚集在它的四周,讓隔壁的亞馬多爾之家(Casa Amatller)相形遜色(後來看JTB才知道這也是一個挺有名的現代建築作品)。
午餐我和思一去了JTB介紹的西多斯餐廳(Citrus),兩個人只點了兩盤熱的前菜,對我們來說卻已經是正餐的額度費用了,面對笑容可掬的男侍也只能一直說no(還是不小心說了個si,結果是2.10歐元的玻璃瓶裝水….)
走著走著,還是沒看到任何慶典活動,我們找了群披著加泰隆尼雅旗的人問了,他告訴我的活動是在凱旋門(Arc de Triomf)。途中我們看到一個放滿了鮮花的雕像,旁邊穿著傳統服飾的人告訴我們,那是一個在和西班牙戰爭中壯烈犧牲的英雄。
我們真的在西班牙嗎?街上到處懸掛的紅黃相間的加泰隆尼亞旗子,人們熱鬧的慶祝這一天,興奮的告訴我們這是dia de Catalunya,彷彿,這裡跟西班牙沒什麼關係。強烈的地方意識,讓身為外人的我們不知該如何評價,我心裡仍是很複雜,覺得難以置信之餘,其實充滿了羨慕嫉妒。
現場有一些人舉著 “Catalonia, the next state in Europe” 的牌子。
台灣啊台灣,什麼時候才可以有同樣的獨立意識?什麼時候才可以理直氣壯地向世界宣告我們是台灣,而不是護照上那令人困惑的Republic of China或是奧運上那詭異的Chinese Taipei?
看到聖家堂的第一眼其實有點不知所措,他看起來比我想像中的差太遠,仔細一看,雕刻都還是雛形,原來那是仍在施工中的一面,繞到前面一看,才是熟悉的影像,像一個垂垂老矣的靈魂跳脫整個現實世界的存在。我終於來到了這裡,我之所以在巴賽的理由就在這裡。
然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忙著拍照,無暇好好的感受,我們坐在對面街的石頭上,一位老人和我們攀談了起來。他很熱情的抓著思一的手教她uno, dos ,tres…他叫Paco,充滿老者的風趣與智慧,笑笑的用很慢的速度說著西文,他猜我和思一的年齡分別是十九和二十二,正好是我們的真實年齡加一!!可以猜出東方人年齡的西方人,讓我覺得很不簡單。
試著用相機的各種模式拍聖家堂,鮮豔的黯淡的、彩色的黑白的,怎麼拍都嫌不夠。
瑋儒帶我們去一個台灣留學生分租的房子拿他們的行李,順便也拿Stanly留給我的電鍋。去的時候,幾個人正在廚房忙著煮晚餐,熟悉的黃膚黑髮、熟悉的語言,位於市區的公寓固然昂貴(似乎要近四百歐…)但離所有東西都很近。(UAB位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鳥不生蛋的地方!)
我想,如果要真正愛上巴賽,就得住在這裡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