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

20090909Catalan

在西班牙第一堂課,不是西班牙文,是Catalan(加泰隆尼亞文),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方言,但這樣說也有問題,因為它和西班牙文並列為巴賽的官方語言。它是一種西班牙文和法文的混合,在巴賽,幾乎所有東西都用Catalan標示,卻不一定有西班牙文對照,更遑論英文了。甚至很多公告、簡介都只有Catalan版。我曾經跟Angel抱怨過此事,他的回答是:"Well, many people forget that Catalan is our official language."
巴賽人視此為理所當然,他們不管這個語言國不國際化,那就是他們的語言,來到這裡,就要講他們的話。學校提供免費的課程,(西班牙語是要收費的,而且不便宜),就是要你學Catalan
十點開始,全班約二十人,我、思一、趙婷三個東方臉孔窩在一起,上得很想翻桌走人。因為其他人不是西班牙母語就是其他歐洲語系,也就是說,他們的母語或多或少都和Catalan有點聯繫。雖然我們是基礎班,理論上大家都沒學過Catalan,但我們和他們聽不懂的程度卻是天差地遠。
從十點到下午兩點,中午十二點休息半個小時,我前半段還勉強撐著,用西文去想像與理解,大概可以理解一半多一點。後半段肚子餓就沒耐性了,老師一直對著另外一面的學生,他們聽得懂、有反應,討論著著名義大利女星、巴西運動明星、丹麥著名導演等等,我們三個一直在倒數離下課還有多久。
學語言需要動力,我學西班牙文的動力來自於強烈的興趣,學Catalan卻完全是被迫,雖然我記得wiki上寫說有些法國地區也講catalan,但我仍不知道我有必要花72小時去學一個我可能只會在這一年稍微使用一下的語言嗎?我的個性好強,我討厭在課堂上當鴨子,我來上課的時候也想好好學,可以讓我看的懂超市的東西和圖書館的指標等等;但是,越上越一肚子火,那一票用字母用一輩子的人比我們輕易太多了,而且我沒有任何學習的動力。我想要把時間花在更想做的事情上。
我一直覺得巴賽對外國人不太友善,或者應該說,台灣對外國人太友善了!有外國人會說你好、謝謝、對不起八成的台灣人就會跟他說你中文講得很好。可是在這裡,你會講西班牙文是天經地義的事,聽不懂,那是你的問題。只有Catalan沒有西班牙文的標示你看不懂也是你的事,英文更別說了,他們幾乎不想用,管你國際化不國際化。
台灣呢?難怪外國人會覺得台灣人很nice,我也深信這是台灣的優點,但是,我們可不可以有更理直氣壯的「台灣意識」,在我們語言、我們的文化、我們的生活裡?
沒有人會否認新加坡是一個國際城市,經過兩天的觀光,我發現不出任何屬於當地的特色,儘管聚集了馬來人、華人、印度人等,卻沒有造就出新的面貌,他平凡無趣的很。台灣要這種毫無自我特色、毫無自我意識的國際化嗎?
一堂課之後我開始對Catalan感到反感,但一方面也很羨慕,羨慕他們那麼理直氣壯。

沒有留言: